FEATURE

你也曾經暗戀老師嗎?到底師生戀是真實的愛情,還是一場誤會?

喜歡看韓劇的觀眾們,最近應該真正感受到甚麼是「目不暇給」吧,除了有全智賢和朱智勳的《智異山》、宋慧喬和張基龍的《現正分手中》外,還有李世榮和 2PM 李俊昊主演的古裝劇《衣袖紅鑲邊》,都是熱爆網絡的話題之作。當中,由林秀晶和李到晛主演的《憂鬱症》,因為題材是充滿禁忌的師生戀,也是不少觀眾的焦點所在。

《憂鬱症》講述由林秀晶飾演的數學名師,在一所名門的私立高中遇上了一位性格憂鬱的數學天才李到晛,兩人因為一同研究數學而產生情愫,李到晛亦因而愛上了這位能夠打開他心扉的老師。然而,兩人的關係卻讓女方備受壓力,不但失去了未婚夫,還丟失了工作。

雖然師生戀是很多電影和電視劇作品喜歡談論的戀愛題材,以師生戀為題的日劇或日本電影更是可以讓人甜掉牙,不過在現實中,師生戀卻是在古今中外都被視為禁忌的話題。到底,學生戀上了老師,是真實的情感,還只是出現在青春歲月中的一場誤會?

是我敏感,誤會戀愛降臨,從未發生,交不出初吻。

在中學時期,我們剛開始踏入青春期,情竇初開,初嘗戀愛滋味,或許我們都曾經誤會過自己喜歡那誰,即使對方是比我們年長的老師。尤其當你身邊的同學,都還是大不透的屁孩,而當這位年輕、英俊、幽默的老師踏進課室時,每一下跟他四目交投的瞬間,你都會以為是愛情的來臨。

不過,要知道這份情感是否真的愛情,或許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愛情。

根據心理學家史登堡在 1986 年提出的著名「愛情三因論」,愛情是由「親密」、「激情」和「承諾」所造成。換句話說,愛情需要包含雙方的緊密交往、互相吸引的性魅力以及對於長期關係的維繫。假若缺少了其中一部分,就不能屬於一段圓滿的愛情;而缺少了對方的投入,更只是一場暗戀而已。

我不管他愛不愛,反正我是愛定老師了。

或許墮入師生戀的學生,都會有這樣的堅持。事實上,對於老師的愛慕,並非一件值得羞愧的事,而是一種正常得很的情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赫洛克把青少年的性意識分為 4 大階段:疏遠異性的反感期、牛犢戀時期、接近異性的狂熱期以及正式的浪漫戀愛期。赫洛克把對於年長的老師投以愛慕之情這種行為,歸納於「牛犢戀時期」,因此亦有人把師生戀稱為「牛犢之戀」。

當青少年踏入牛犢戀時期,他們的心智開始逐漸成熟,漸漸對於戀愛感到好奇和渴求,心理上亦會由對於父母的依戀,轉投於那些比自己年長的異性。因此,每天在校園內教導他們、輔導他們、照顧他們的老師,便成為了他們的目標以及情感投射。因為老師大多有著豐富的學識和才華,可以給予處於青春期的學生們無限的安全感,這很容易便會讓青少年以為對於老師的情感是「愛情」。

另外,心理學家亦發現,會戀上老師的學生,大多是性格比較沉默孤僻,不容易把內心向別人打開的,而且情緒比較敏感的女生。這或許亦跟他們的原生家庭有關,讓這些在家庭得不到足夠關愛的學生,容易把情感投射在老師身上。簡單來說,師生戀或許只是一種情感的投射,只不過是我們剛踏進愛情路上的一根浮木而已。

不管原因是什麼,可以知道的是把情感投射其實絕對並非愛情,即使是真的愛上了老師,也不能確保雙方能夠發展出健康長遠的關係。然而,不是說老師和學生必定百分百沒可能,師生戀成功的例子大有人在,但肯定並非在求學的階段。因此,在學時期還是好好唸書,好好保護自己,畢業後你就會知道,其實這個世界大得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