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ME 12

由妙麗到貝兒:Emma Watson 到底是美貌與智慧的代表,還是網民口中的「偽善者」?

早前 Warner Bros. Discovery 正式宣布,將會把《哈利波特》系列拍成電視劇,並放在串流平台 Max 上播放。作為 8、90 後的經典回憶之一,《哈利波特》又再推出新作,當然讓人振奮,但同時讓人想起了演員們與作者 J.K.羅琳之間鬧翻的新聞。 

有指其實早前亦有片商想要把故事的舞台劇續集《被詛咒的孩子》拍成電影,並邀請原班人馬製作,但 3 位主角都無意回歸,當中 Emma Watson 強硬的態度,更是掀起了不少爭議。到底 Emma Watson 堅持跟 J.K.羅琳割席,是智慧的做法,還是正因為她是網民口中的「偽善者」?

因為 J.K.羅琳出位言論
選擇公開跟她割席

雖然 Emma Watson 跟 J.K.羅琳之間並沒有公開的互罵,或是正式的撕破臉,但 J.K.羅琳連番爭議性的言論,包括認為「有月經才是女人」,又曾經按讚指「跨性別女性都是強暴犯」的文章,都讓《哈利波特》中許多演員紛紛發聲表示並不認同她的言論。

當中以鮮明的「女權主義者」形象見稱的 Emma Watson,觀點跟 J.K.羅琳最為相反,她甚至在擔任頒獎典禮上表示「I’m here for all of the witches」,被解讀成暗諷 J.K.羅琳的「跨性別女人不是女人」言論。 

本來「是否有月經的女人才是女人」這個議題,就是見仁見智,不同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讀,J.K.羅琳的意思亦不一定是歧視跨性別人士,但大眾更執著的,反而是 Emma Watson 應否公開調侃 J.K.羅琳,並站在她的對立面。

沒有 J.K.羅琳
Emma Watson 還可以是 Emma Watson 嗎?

9 歲開始就因為《哈利波特》電影系列中飾演妙麗一角而獲得了全球知名度的 Emma Watson,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童星演員,光是接拍《哈利波特》系列的片酬就已經高達 6200 萬英鎊,足夠吃一輩子。而 Emma Watson 因為電影所獲得的金錢、地位、人氣,都不能沒有 J.K.羅琳的功勞。要知道,在《哈利波特》還未拍成電影前,小說系列已經獲得了相當高的人氣,書迷都是排著隊購買新書的。

雖然說,有人認為 Emma Watson 是飾演妙麗的不二人選,沒有她,電影的受歡迎程度亦可能減低,因此她跟 J.K.羅琳是互惠互利的關係。或許這種說法沒有錯,卻不全然正確,皆因當年為這個角色試鏡的小演員,可是上千人呢,即使她們都沒有 Emma Watson 稱職,以當時《哈利波特》的人氣程度,妙麗是誰其實也會受到掌聲。 

雙重標準
Emma Watson 的人品與實力都備受質疑

除了因為跟 J.K.羅琳鬧翻而被指忘恩負義,不懂感恩、不懂飲水思源外,Emma Watson 還有許多地方,都令網民很不喜歡。

同樣是《哈利波特》系列中的演員,Ezra Miller 亦有爆出不少醜聞,包括盜竊、打人、被爆誘拐未成年少女並對其洗腦控制等,連番脫軌的行為亦非常讓人詫異。然而,Ezra Miller 正是 Emma Watson 在拍攝《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少年自讀日記/台譯:壁花男孩)時所認識的好朋友,因此未有對其行為公開斥責,亦成為了網民認為 Emma Watson 雙重標準的原因。

Emma Watson 無疑是個很得天獨厚的女演員,由小至大都擁有一張甜美又標致的美貌,然而,她的演技卻一直備受懷疑,甚至讓她冠以「Most overrated actress」的封號。就連《哈利波特》中飾演石內卜的 Alan Rickman 都曾經表示過 Emma Watson 的演技需要指導,特別是她的發音。

而不論在《哈利波特》、《美女與野獸》還是《小婦人》(台譯:她們),Emma Watson 喜歡咬牙切齒的說話方式,都一直被受批評,而且過份用力的演技,讓人認為她名過其實。 

就連外媒也很不喜歡她
質疑「女權主義者」只是她的包裝

曾經有外媒列出了 Emma Watson 15 大罪狀,表示為什麼人們都討厭她。當中包括質疑她私下的人品與個性,光是她在圈中沒有什麼朋友,亦從沒有人公開為她說好話這一點,就足夠引起不同遐想。

另外,有指 Emma Watson 最終沒有出演《La La Land》(星聲夢裡人/台譯:樂來越愛你)根本並非因為選擇了《美女與野獸》而檔期相撞,而是她開拍前就向劇組提出了諸多要求,甚至要劇組把拍攝地搬往倫敦遷就自己。最終因雙方未能磨合而被換角。 

Emma Watson 經常都會把「當明星有多大壓力」掛在嘴邊,甚至表示曾經因為太受歡迎而感到迷失,一度想過要辭演《哈利波特》。或許當明星的確要承受不少壓力,但這始終是自己選擇的職業,又不是被迫走上演員之路,而且一邊享受著演員身份帶來的名利,一邊喊著「辛苦」,不是太惹人討厭嗎?

「女權主義者」是 Emma Watson 為自己塑造的人設,加上她經常都分享自己愛讀書、對於人權、性別平等等議題的關注,總是給人一種知性的感覺。不過,早前她就曾經為《Vanity Fair》拍攝封面時,以極性感的造型登場,被外界認為她只是以「女權」作為自己包裝,實質同樣是喜歡賣弄性感博取眼球。

為止,Emma Watson 亦有大動作地解釋,她表示「女權的重點在於給予女性選擇,女權不是用來打擊其他女性的棍棒,它是關乎自由、解放、平等。我真的不知道這跟我的胸部有什麼關係。」

或許有人討厭
才是成功的代表

說 Emma Watson,有人很喜歡她,欣賞她的智慧和知識。的確,年紀小小就已經能夠登上聯合國演講,亦成為了 Kering 集團最年輕的董事,說 Emma Watson 一點實力和才華也沒有,確實太妄言。

不過,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奇妙,不論你有多完美,你有多努力,也總不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你。爬得越高,越多人會用各種不同的理由把你拉下來,這就是世界的遊戲方式,也是演藝圈的生存之道。

原文刊登於 A Day Magazine。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