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以外的戀愛選擇:為什麼瑞典人會多選擇同居而非結婚?
每年過年的時候,總會有很多不同的玄學家為不同生肖的人預測運程,假若說到愛情運的話,很多時都會說到一句「如果今年不結婚的話,就很有可能會分手」。的確,10 對情侶交往,大概有 8 對都是以結婚作為目標,我們也被教育成結婚是成家立室的第一步,要組織家庭,首先就要找到愛的人,然後計劃結婚、生子。(當然會有人把次序倒轉來做,但也是後話了。)不過,對於瑞典人來說,結婚或許並不是戀愛的唯一終點,他們還有「同居」這個選擇。
瑞典式同居
或許你會問,同居不就是兩個人住在一起嗎?在哪個國家也是一樣的吧。沒錯,同居在廣義來說,的確是兩個人合住在一起,不過在瑞典卻多了一重法律上的意義;因為在瑞典,同居稱為「Sambo」,是一種由法律效力的相處模式,也是受法律所保護的。
一般來說,同居「Sambo」跟結婚「Gift」是差不多的意思,兩人依然可以生小孩,也是小孩的合法父母,不過在法律的層面上來說,就會有一點不同的保障。同居「Sambo」的關係會比較著重 2 人共同居住的那間房子,以及屋內的一切物件。簡單來說,假若一對同居的情侶分手了,而房子是兩人同居後所買的,不論是哪一方付錢,都會被視為共同擁有的物業,房子和屋內的物件就會要平均分配。相反,婚姻關係的層面比較廣,雙方的所有財產都需要被計算,包括現金、存款、股票、物業等,假若雙方離婚的話,這些都需要均分,而如果其中一方有欠債的話,債務也是需要共同負責的。
不結婚的原因
同居與結婚,其實也是魚與熊掌,每對情侶都會有著不同的喜好,不過同居之所以在瑞典這麼流行,其實跟當地的文化和福利很有關係。瑞典人總是給人一種很高冷的感覺,讓人感覺不好親近,但這種感覺是來自他們的獨立個性。瑞典人很強調個人主義,不論男女都有很強的獨立性,特別在感情上,很多人不但沒有選擇婚姻,更選擇維持單身的狀態,不需要跟誰許下承諾,來去自如。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作者把瑞典人的愛情模式分成了 3 大類,一是 Friends with benefit,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炮友」、二是 Open relationship,沒有明確地宣稱是男女朋友,卻會一起約會交往、三是正式的戀愛。這樣看來,瑞典人本來對愛情有著很不一樣的看法,對他們來說,愛情有著多樣性,在單身與交往中之間已經存在著很多可能性,更何況是婚姻關係,又豈是一紙婚書能夠總結?
最好福利、對女性最友善的政府
再來,瑞典被譽為是全球國民福利最好的國家之一,更有人形容當地政府有著「從搖籃到墳墓都照顧」的政策精神。的確,瑞典的福利確實讓全球很多人都非常羨慕。原則上,一個人由一出生到 18 歲已經能每月獲得津貼,另外加上 9 年免費基本教育、全民醫療津貼、老人生活資助等,基本上只要願意努力工作的話,總不會過著太差的生活。
另外,瑞典政府很重視男女平等,他們設有「兒童、長者與性別平等部長」,制定許多對女性友善的政策,例如父母均有權申請育兒假期,照顧孩子的責任不再只是落在母親身上,作為父親也有權利和義務;瑞典的獨特稅制,是以個人為標準,取代了以往的婚姻聯合稅制,換句話說不論你是單身還是結婚,你要交付的稅項也是因應你個人的收入而定的;另外,瑞典政府非常重視男女是否同工同酬,他們有明確的法律禁止公司在同一樣的職位付予女性員工較少的薪酬。這些措施都間接讓瑞典人建立了獨立的個性,也讓瑞典女性不再因為生活需要依靠、照顧而選擇走進婚姻;相反,她們可以有本錢選擇自己喜歡的戀愛模式,喜歡就在一起,不喜歡也可以獨自一人,不受婚姻束縛。
能選擇才是幸福
戀愛關係,本來就有很多種不同的模式,沒有哪一種最好,只有最適合自己。踏入 2020 年,或許也該是時候反思一下婚姻的價值和戀愛的真正意義,因為直到今天,還是有著不少女生認為婚姻就是女人最終的幸福追求,嫁給一個能照顧自己的人,相夫教子就是女性該有的目標;同時,亦有不少人是為了有能力和資格買房子,才選擇結婚的。這不就是現代人的悲哀嗎? 假若羨慕瑞典有著良好的福利政策,倒不如羨慕當地女性,有著獨立自主的思想,不會為了綁著身邊的那個而利用婚姻,也不會以能夠結婚而定義自己的人生。先不要誤會,筆者並不是宣揚什麼「單身萬歲」的所謂孤獨主義,只是認為現代女性該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不要人云亦云,面對著愛情,任何人也該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相處模式,才是我們的幸福呢。
原文刊登於 popb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