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苦盡柑來遇見你》問出了最讓人痛心的問題:為何我們總把最好的自己留給外人,卻把最鋒利的話留給父母?

《苦盡柑來遇見你》剛剛播出了故事的第 5 至 8 集,劇情說到愛純與寬植已經組織自己的家庭,原以為能慢慢迎來幸福生活,卻被一場風雨打破幻想。而長大後的長女金明,跟父母越走越遠,充滿催淚的情節背後,是不少人在現實中上演的家庭故事。

為何我們看《苦盡柑來遇見你》會流淚?因為我們在金明身上,看到了自己。

**以下內容含劇透,請斟酌閱讀

父母與孩子立場永遠不同

子女只想著他們得不到的東西

在故事的第一部分,曾經講述長大後的愛純到訪金明的家,看到她的鞋櫃堆滿了各式各樣的鞋子,忍不住站在母親角度囉嗦起來,不斷問她為何要買這麼多鞋子。

每個女兒大概也曾被問過這樣的問題,但金明的答案卻超出我們的想像。她向母親明言,自己之所以成為她口中的「愛慕虛榮」,其實是因為內心匱乏,小時候過著的貧窮生活,導致她內心有著一種深層的渴望。童年時有許多想要而得不到的東西,到現在她有了能力,就想要什麼買什麼。

故事中的一句「父母惦記的是他們無法滿足孩子的需要,而子女只想著他們得不到的東西。」固然是說到觀眾的心坎去,但金明對著母親反駁,不想成為像她一樣的女人後,內心的一句「傷母親的心,我自己的心也碎了」也引起不少共鳴。

為何我們在父母面前,總是說著最鋒利的話?

面對外人總是能說著好話

卻把最鋒利的話留給了父母

入讀大學後的金明,離開了家人,獨個兒離鄉別井的為夢想拼搏。

金明是個對未來很有盼望的女生,有著許多想嘗試的事,也有許多想要完成的目標,但奈何家境不夠好,家中的經濟能力無法支持她。

就像她想到日本留學,卻因為未能負擔費用而要把機會讓給其他同學,但跟教授商量後,對方竟為了金明能實現夢想,願意借錢給她遠赴日本。

對於教授的善意,金明說了不少甜蜜的話答謝對方,就連她自己也表示「面對不是家人的人,我把講話當成寫情書,一個字一個字仔細推敲。」不過,面對隔著電話的母親表示的擔憂,金明卻感到莫名的煩厭,說不夠兩句就跟母親吵起來,還開始情緒勒索對方。

「但是面對我該感激千百萬倍的人,我卻像在廢紙上塗鴉。」

孩子永遠不懂如何回應父母的關心

一開口便是責罵與投訴

第二部最讓催淚的,莫過於是寬植千里迢迢來到首爾找金明的一段吧。

金明因為推掉了學生家長的「作弊請求」,被對方誣告而鬧上警局,警察更威脅要通知她的父親。面對著讓她焦頭爛額的生活,金明絲毫不敢告訴父母,即使在警局前打電話回家,也強裝鎮定,讓人相當心痛。

後來,當她知道父親在寒冬中等了她很長時間,委屈又內疚的情緒馬上襲來,忍不住流下淚水。但待她真正遇到父親時,卻是滿嘴的責罵與投訴,這矛盾的心情,到底是多少現代人的寫照?

父女二人相隔很久,再有機會坐下來吃飯,卻只是各顧各的聊著,但不變的是父親依舊為女兒留下最珍貴的魷魚,女兒依然在訴說著自己生活的無奈,而父親仍然像大樹一樣,願意守護著他的孩子,讓她不要多想,只做她想要做的事。

兩人在車站道別,女兒明知道父親有多疼愛自己,有多記掛自己,有多不捨自己,其實內心深處的她何嘗不是一樣?但面對父母的關心,金明卻永遠不懂得好好地回應著,就連道別時的每一下揮手,都顯得如此沉重。

現代人的通病 

我們把最好的自己留給了外人

為什麼?為什麼我們總是把最好的自己留給外人,卻把最愛我們的父母,留待最後?

作為子女,我們好像總是看到父母最差最不濟的一面,總是想著為何其他人的父母能給予他們優質的生活,自己的父母非但做不到,還對我們有著許多要求。

子女彷彿總能看見父母的缺點,卻永遠無法知曉他們的難處,因為大部份的父母,都不希望孩子會被生活壓力所打擾,因此選擇把所有重擔都安靜地肩負著,只為孩子可以像金明一樣,不理後果地為著夢想向前衝。

有時候,或許我們都忘記了,其實父母也是頭一回當別人的爸爸媽媽,這個重要的職位要怎樣做好,他們其實也只能邊做邊學,會犯錯也是人之常情的事。

「愛人」明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卻有不少人花了一輩子時間,才學會如何去愛身邊的人。

劇名《苦盡柑來遇見你》其實是一句很有內涵的話,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大概要經歷過苦難,才能品味到甘甜;愛情如是,親情也如是。唯有學會理解對方,好好坦誠溝通,一段關係才能昇華至珍貴的幸福呢。

原文刊登於 A Day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