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結局其實早藏在電影開首?《咒》讓人反思的事

最近於 Netflix 上映的《咒》在網絡引起一片熱烈討論,不但有著高企的收視成績,還被譽為台灣恐怖片的天花板。電影中的 8 字「祝福」和手勢亦成為了人氣話題,更有不少觀眾表示看過電影後,真的出現身體不適的反應,疑似被詛咒,讓電影頓時蒙上神秘的面紗。觀眾們既害怕又好奇,到底電影有何吸引,又是什麼力量連觀眾也被牽連?

【以下內容含劇透】

《咒》之所以能夠成為話題性的恐怖電影,不但因為電影以偽紀錄片的方式拍攝,把觀眾帶進了女主角的第一視角,由她帶着我們以第一身的角度經歷故事;還因為女主角直接「誘騙」了觀眾,讓觀眾的投入感大增。結局的大反轉無疑帶來了驚喜,但亦有不少觀眾提出了質疑,認為女主角的好媽媽形象只是包裝,她根本就計劃要把女兒獻給佛母!

接女兒是為了奉獻?

這個 fan theory 其實也不無道理,因為女主角若男早在 6 年前就知道女兒朵朵被佛母盯上了,亦知道圍繞在她身邊的人都會遭受到不幸,假若她真的想保護女兒的話,為什麼還會選擇接回女兒,而不是讓她跟新的家庭過新生活。

另外,若男也知道佛母是透過名字來進行詛咒,還在朵朵一回家就教她念自己的名字,讓佛母一下子就能找到她。6 年前就是因為拿著 DV 機拍攝而惹禍,為什麼在 6 年後還未學懂教訓,把女兒接回來時就先準備好 DV 機拍攝她?若男這一連串難以解釋的行為,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也難怪有觀眾把她解讀為有預謀地把女兒獻給佛母,好讓自己能夠脫身,只是過程中內心的母愛覺醒,讓她只好出此下策,騙取觀眾的信任搏一回。

這個 fan theory 你又認為怎樣?若男的行為或許有著難以理解的部份,不過這其實跟大部分的恐怖片主角一樣,傻乎乎地犯了禁才招致惹禍上身,讓事情一發不可收拾,賠上沉痛代價。電影雖然充滿了恐怖的編排和元素,在視覺和氣氛的營造上也很到位,但除了驚嚇外,電影在訊息上亦帶來了不少令人反思的重點。

意念形塑世界

「我們的意念,悄悄形塑我們的世界。」

若男在電影一開首就利用摩天輪和火車的影片來跟觀眾互動,並表示我們可以透過意念來改變我們的世界,這其實也帶出了電影最大的訊息-那 8 個字的咒語,可以是祝福,也可以是詛咒。

這其實跟我們常說的「吸引力法則」有著很相似的觀念,很多時候世界和環境的模樣,其實取決於我們看什麼角度切入,一個人的行為亦可以有著許多不同的面向,不同角度的觀點會有著不同的解讀。而最重要的,並不是我們現在擁有著什麼,而是我們想要什麼。就以若男為例,她其實由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無法鬥贏佛母,所以才會設下陷阱騙觀眾,因為她早就預視了自己的下場。她的意念,決定了她的結局;而有觀眾認為自己因為看過電影,念過咒語就一同被詛咒,其實也是意念決定結局的例子。(必須一提,電影導演柯孟融在訪問中解釋了,電影中所提及的「咒語」、手勢、甚至佛母,均是虛構的。)

母愛最大?

不論你是否 fan theory 的支持者,不能否認的是若男到最後其實也是渴望救女兒的。然而,作為電影中唯一一個經歷過 6 年前的意外的人,若男其實一直也明白所有牽涉在其中的人也會有高度危險。不過她還是讓霞姐、啟明、阿清師夫婦等人幫助她,結果他們一一敵不過佛母的力量,被詛咒身亡。甚至最後,若男為了讓佛母的詛咒被更多人分攤,更不惜騙取觀眾的信任,讓觀眾一起「祝福」女兒。

這不禁讓觀眾反思,是否頂著母愛的偉大光輝,就可以隨便犧牲別人?很多時我們的行為都會以自己為中心點出發,雖然出師有名,但當要犧牲掉別人的利益時,又是否能夠如此理直氣壯?當你認為自己的生命很寶貴時,別人的又有著怎樣的意義?

名字的重量 

佛母是透過別人的名字來進行詛咒,所以當朵朵學懂了自己的名字時,他們家就瞬間開始發生靈異事件,而不論阿東還是啟明被控制時,都是跟他們的名字有關的瞬間。事實上,名字在很多文化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除了能夠代表著父母的傳承祝福,更是一個人的根本。沒有了名字,就等同沒有了最根本的靈魂,因此佛母也是要得知了該人的名字,才可以攻擊詛咒他;換個角度看,名字其實就是我們的護身符,它有著無法想像的重量,亦代表著最原始最純粹的內心。假若名字是護身符的話,這其實也回到電影的最大主題,一個人的內心和意念,其實就是自身最強的保護力,可以阻擋所有外界的詛咒。

未知的誘惑 

佛母的樣子是詛咒的本身,所以一旦看過了她的臉的人都會死,因此村民都用紅布把她的臉蓋住。電影中若男為了救女兒,不惜掀開佛母臉上的紅布,讓觀眾看見佛母的臉。大膽的觀眾都知道,佛母的樣子其實並非我們想像中的五官,而是一個黑洞。這其實代表著一個未知的答案,也是恐懼的本義。

許多時候,我們害怕一件事,皆因我們未知道事件的全部。例如人害怕死亡,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不知道這會是怎樣的感覺,會是怎樣的體驗。「未知」這件事既讓我們害怕,同時有著讓人好奇的誘惑,這也是為什麼恐怖電影中的主角,大部分都是因為好奇而犯禁。好奇本身不是罪,而是一種賭博,就像女主角他們在 6 年前因為好奇而進入了不能進入的隧道,就要付上代價,他們本身就是這場賭博的籌碼,而最後他們都輸掉了。擁有好奇心,就要有會有機會賭輸的覺悟,對於那些愛查男朋友電話的女生,應該有著很大的同感吧。

原文刊登於 popb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