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鎬新劇《The King: 永遠的君主》提及的這事件,是韓國人不願再見的歷史!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falling down…
這首童謠大概每個人都曾經聽過唱過,輕快的節奏,或許都讓人忘記了歌詞有多荒誕,更難以想像假若有朝一日歌詞中的意境成真,會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最近由李敏鎬和金高恩主演的韓劇《The King: 永遠的君主》中,有一幕出現了多份報章,報章的頭版寫著「聖水大橋崩塌兩個月後」。這或許就正好提示著我們,現實中大橋倒塌並不是什麼好笑的事,而是人民最痛苦的歷史。
聖水大橋事件
很多人都知道首爾有一條漢江,是當地的地標,而為了方便人民到達被漢江分隔的地區,首爾政府建築了許多橫跨漢江的大橋,而聖水大橋就是其中之一條。聖水大橋全長 1160 米,由 1977 年開始動工,短短 2 年就建成,但在建成後的 15 年後,卻突然崩塌了。
1994 年 10 月 21 日,那是一個星期 5。在當日早上 6 點左右,當地的居民在使用聖水大橋後,已經察覺到有點異樣,而是打電話到相關的部門報告事件,而有關部門亦派人到橋上進行初步的維修。然而,當時維修人員只是把橋的表面簡單修補,並沒有大工程地進行檢查和維修。
到了 7 點 48 分,正值所有市民上班上學的時間,聖水大橋突然倒塌了!橋面的一節瞬間斷裂並向下墜,浮在漢江的水面上,因為當時是交通的高峰期,所以斷裂的橋面上也有幾輛車跟著下墜,當中更有一輛載滿人的巴士,因為趕不及煞車,在橋的邊緣翻轉了多圈再掉入漢江中,造成至少 29 名乘客死亡,很多都是正在上學途中的學生。而整件事件中,一共導致 32 人死亡,17 人受重傷。
聖水大橋倒塌原因
聖水大橋倒塌後,不同的專家立即調查原因,當中發現跟大橋的建築方法很有關係。聖水大橋跟以往在首爾建築的大橋很不一樣,當時是因為市政府為了想改善大橋的外觀,因而使用了全新的特殊懸樑橋工法而建成的。這種工法雖然能夠建出較長的大橋,而且橋下由菱形的鋼筋所支撐著,比起一般的大橋較有美感,但這種工法講求非常精密的計算,因為稍有誤差就會影響大橋的結構和承載力。
而經過調查後,就發現了聖水大橋在建築時,很多位置都因為缺乏成熟的技術而有著很差的品質,加上估計當時的承建商並沒有按照施工藍圖而建,甚至使用了較劣質的鋼材,偷工減料,所以才導致大橋使用了短短 15 年就遇上重大的意外。
遠超負荷的聖水大橋
原本在興建聖水大橋,政府是預計一天可以容納約 8 萬車次,但在聖水大橋開幕後,每天卻在承受著 16 萬車次,比起當時的預算是兩倍!加上,聖水大橋的位置附近有很多工廠,因而有很多承載著水泥的重型貨車每天在使用聖水大橋,加重了聖水大橋的負荷,讓它最終承受不了而出現崩塌。
可怕的後續
事件發生後,韓國市民當然立即把矛頭指向聖水大橋的承建商,東亞建設。然而,東亞建設當時卻表示他們的責任只是建築,而且經過使用 15 年後才發生事件,錯誤應該是出在負載維修保養的政府。
但經過專家表示東亞建設在建築時出現偷工減料後,東亞建設又改口風,表示願意負擔一部分維修大橋的費用。不過,當時的東亞建設已經完全失信於民,韓國人無法再信任多東亞建設一次,於是聖水大橋便改由現代建設修葺,最後更耗費了近 800 億韓元,花了 3 年時間再完成。
此外,韓國政府為了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並立即下令全國所有同類型的大橋。後來在檢查一條會有地鐵經過的鐵橋時,不但發現鐵橋也出現裂痕,在維修時更發生崩塌!幸好有提早檢查,不然載著數百人的地鐵經過時崩塌的話,後果就難以想像了!
原文刊登於 popb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