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香港人對 Joyce 鄭欣宜的偏愛,是因為她夠真實很會唱,還是拜肥姐所賜?

Joyce 鄭欣宜,大概是被整個香港看著她長大的藝人歌手。在「星二代」還未流行的時期,她早已以星二代的最亮麗姿態,跟在媽媽沈殿霞背後。那時候,自小就超級有表演慾與唱跳才華的欣宜,總能獲安排在大節目上表演。只可惜,肥姐越用力把欣宜推往幕前,觀眾就越反感。

又或者說,當時的我們,根本不懂得欣賞欣宜。

「死亡之吻」,是欣宜被嘲笑的開始

還記得 2005 年的《兒歌金曲頒獎典禮》,欣宜獲安排飾演公主,當紮小生吳卓羲飾演王子,劇情說到王子救了公主,公主於是向王子獻吻。整件事其實正常得很,卻因為當公主的是欣宜,網民很不高興,不斷在鍵盤後批評、謾罵、嘲諷欣宜,甚至誇張得到廣播事務管理局投訴有關片段。

她沒有標準偶像外形,靠的還是媽媽的庇蔭

到底欣宜做錯了什麼?

欣宜的外形無疑是她的「死罪」。那些年,能夠在台上站一席位的女歌手,那個不是又瘦又美,每個都像竹一樣。沒辦法,當時民智未學,「瘦即是美」植根在觀眾的價值觀中。欣宜從小卻是「肥妹仔」一個,小時候跟著媽媽就說可愛,長大後還是這樣的身型,卻成為了網民攻擊她的最大原因。

假若沒有了肥姐,香港人還會喜歡欣宜嗎?

沒有了肥姐作為「幕後推手」,沒有了演藝圈的「先天資源」,欣宜還可以當歌手嗎?這大概是那些年不少香港觀眾心底裏都冒出過的問題。

沒有了肥姐,欣宜絕對有資格當歌手,但她肯定沒有機會。「星二代」這個身份對她來說,是光環,更是一張重要的入場券,讓她可以擺脫了世俗的眼光,直接闖入了後台,獲得了無窮演藝資源。

當然,有了入場券,也要你有實力才能站穩住腳,唱片公司老闆縱使多給肥姐面子,也有他的顧慮,絕對不會留一個沒有實力又沒有外形的歌手。欣宜的潛質,從她小時候在台上頂著大肚子又跳又唱時,香港觀眾就看出來了。

主流 vs 自我,欣宜選擇了後者

假若身形是唯一的阻礙,減肥不就可以了嗎?

其實欣宜也並非沒有努力過,當年剛從外國畢業回來,也知道香港觀眾喜歡瘦的偶像。於是,她跟減肥公司簽約成為代言人,努力甩掉近 100 磅。然而,雖然磅數上減了許多,但當時的她其實也有 139 磅,而且在短時間内減掉如此多脂肪,讓她身體的肌肉變得鬆弛,並非她心目中的模樣。

在「減肥」這條路上,欣宜浮浮沉沉,試過了許多方法,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與其說是減肥,倒不如說欣宜其實是在跟所謂「主流的美」在不斷抗爭和掙扎,渴望變成觀眾眼中的「美」,卻又不願犧牲掉自己的健康與自由。這條路,有多少女生一同走過?

最後,欣宜選擇了做自己。她決定不再由別人的眼光控制自己的人生,不再讓主流的價值觀而決定自己的價值,她向世界宣佈,不再減肥。瘦,並非她的唯一選擇。 

除了實力和才華,真個性也是她的魅力 

事實是,作為一個歌手,欣宜一直擁有最紮實的才華,她有遺傳自媽媽的表演天賦,一把辨認度高的靚聲,成為了她在這行打滾的籌碼。其次,欣宜跟媽媽一樣,專業又勤力。自小就踏足演藝圈的她明白,在這一行要站穩腳,唯有勤力是王道。

欣宜或許沒有最完美的外型,但她有的是實力與才華,還有樂於做自己的「真性情」。對比起苦苦經營著形象的歌手,欣宜大情大性的個性,大鳴大放的態度,讓她獲得更多欣賞。而她的作品《女神》、《你瘦夠了嗎?》、《@princejoyce》等都展現出她這種無懼做自己的真個性,的確是非常亮眼。

堅持做自己,最終還是會被欣賞

出道多年,捱過外界難聽的批評和謾罵,欣宜一直專心做自己想做的音樂,以作品告訴大眾,「有種美極美,真名叫卡路里」。近年欣宜在音樂上的成績也非常值得驕傲,去年在叱咤頒獎典禮上,同時獲得「叱咤樂壇女歌手金獎」和「叱咤樂壇我最喜愛的女歌手」。就連她自己上台領獎時也大喊「Oh My God!You guys really like me!」

有人說,欣宜終於「捱出頭來」,是因為人類進入了水瓶時代,會有著嶄新的思維和觀念,所以能夠接受不同身形的美。亦有人說,香港人該為欣宜平反,當初討厭她,因為她靠著媽媽入行,但多年後她能夠繼續站在舞台上,全靠自己的努力。

一個人能夠成為明星,總是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但欣宜能夠成為大眾所愛,要感謝的絕對是這個願意以真我示人的自己。亦多得欣宜這些年一直堅持做自己,我們才知道一個女生「真實」比「纖瘦」美太多! 

原文刊登於 A Day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