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在香港由寂寂無名發展到一線男歌手,但原來張敬軒始終無忘「廣州人」這個身份

張敬軒近日久違地站上了英國倫敦的舞台,開個人演唱會《The Prime Classics》,不但成為了史上第 4 位登陸 Royal Albert Hall 的香港歌手,更在演唱會上帶來新歌《隱形遊樂場》,送給樂迷一大驚喜。

然而,張敬軒在演唱會台上的一席話,卻引起了熱議。關於「身份」這件事,張敬軒再次提醒了我們,他沒有忘記「廣州人」這個身份。

踏上了殿堂級音樂禮堂還不夠
最渴望回到家鄉 

在演唱會上,張敬軒說:「作為一個廣州人,去到香港發展,然後今天可以有這麼多觀眾來看我,我經常都會問自己,張敬軒你應該是上輩子扶了很多婆婆過馬路吧。我很感恩今晚可以站在這兒。

有些說話,不知是否人在異鄉時會特別想念家?如果你問我,這次除了在 Royal Albert Hall 開演唱會之外,我最想的下一個目標是什麼,就是很想回去廣州。我相信生命當中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有大家的支持,我們的天也會安排,謝謝大家。」

從廣州來港發展
感受到自由的空氣

雖然很多歌迷或大眾都早已忘記了張敬軒作為「港漂」的身份,但他本人卻從沒有忘記。事實上,出生於廣州的他,可以說是「官二代」的身份。外公是廣東省陸軍前總司令,父親是前黨委書記,母親亦曾經當交通糾察,就連張敬軒本人亦以「根正苗紅」來形容自己的家庭背景。

然而,一心追隨音樂夢的張敬軒早在 17 歲就選擇來港發展,並在這兒建立他的一切事業。雖然廣州與香港距離並不遠,但一河之隔,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地方。張敬軒曾經表示過,自己也是來到了香港,才感受到民主與自由的可貴。 

由支持佔中到「我是中國人」
張敬軒體會了不同地方的規則 

張敬軒常說,感激在香港獲得的一切,也感激香港人帶給他的一切,包括一張「香港身份證」。曾經在 2014 年,香港出現了「佔中」和雨傘運動,張敬軒作為「香港歌手」,也有發聲支持學生,甚至攜同寶礦力探望絕食學生。當時的他表示,「這班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翁,他們無資格去爭取民主,還有誰有資格去爭取?」

雨傘運動後來結束,張敬軒後來據傳獲得了一個參加人氣節目《我是歌手》的機會,卻因為曾經發聲支持「佔中」而被剔除資格。其後,張敬軒在微博發表聲明,表示「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由始至終都不是『港獨』,我堅決反對一切分裂國家的行為,這是我的原則。」

短短 3 年間,是什麼讓張敬軒有著這樣的轉變?又或者,他在心態上,有否轉變過?大概只有他本人才知道。不過,作為被香港市場孕育成長的「香港歌手」,張敬軒恰如其分。 

對於「香港歌手」這個身份
張敬軒當之無愧 

出道多年,張敬軒的歌曲作品早已成為了香港樂迷心目中的經典,《笑忘書》、《櫻花樹下》、《青春常駐》、《酷愛》、甚至後期的《缺》、《天才兒童1985》、《百年樹木》,都陪伴了我們透過了無數數月。

眾所周知,張敬軒是個很喜歡懷舊與文物的人,願意每月花 18 萬元租住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又經常把家中借出作拍攝之用,其實都是為了喚起大眾對於文物保育的關注,同時不希望這樣美好的建築物會被社會巨輪所淘汰。 

近年,張敬軒獲得了「軒公」的稱號,除了因為他年齡與資歷漸長,或多或少也因為他在一眾後輩前,所展現的大方與氣度。

對於「提攜後輩」,張敬軒一直不遺餘力。不論是有名新晉歌手,還是寂寂無名的二三線明星,張敬軒也不吝嗇對他們的幫助,不介意跟同台當嘉賓,或是合作,甚至會給予他們機會,互相學習,因此亦有「樂壇社工」之稱。

只有捱過餓的人,才知道溫飽的幸福感覺。張敬軒在初初出道時,經歷過許多跌宕,堅持一步步走,才迎來了今天的成績。因此他也希望可以藉著今天擁有的一切,回饋香港樂壇和社會,貢獻出他的所有。 

由一開始,張敬軒就沒有隱藏過自己作為「廣州人」的身份,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遊戲規則,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站在香港樂迷角度,張敬軒的付出和貢獻是可以看到的。對於「香港歌手」這個身份,張敬軒當之無愧。

原文刊登於 A Day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