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善意的競爭》太真實:韓國學生為了升學濫用處方藥,做手術停月經,現實中他們到底多瘋狂?

由李惠利、鄭秀彬主演的《善意的競爭》最近熱播中,並在網絡掀起不少討論,當中除了大讚兩位女主角的演出到位,加上充滿神秘感的劇情引人入勝外,劇情提到學生們為了爭取好成績而花的心思與手段,也是讓人大開眼界。在韓國這個地方,當分數成績變成評價學生的單一標準,帶來的競爭會有多瘋狂?

韓國病態的補習文化

是學生們的悲歌

眾所周知,韓國是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而且競爭的起點越推越前,基本上自踏入小學起,學生們就要為爭取入大學而奮鬥。

滿街滿巷的補習班,就是韓國學生們強烈競爭的實證,強大又病態的補習文化,不但令補習班的數量遠超便利店,也直接捧紅不少補習名師,讓他們的年薪與名氣能跟一線偶像相比。

要入讀這些補習班,有錢還不是唯一條件,一些人氣補習名師所開的班還設有名額限制,學生要報讀除了要支付高昂學費,還要排隊報名,有時候還不一定能順利拿到入場券。

即使能幸運報讀,也要看你有沒有堅持下去的能耐。這些補習班通常以超長的學習時間為特色,學生們一放學就會直奔到補習班,然後瘋狂做各式各樣的練習試題,一待就起碼直至晚上 10、11 點,每天如是。即使原本對學習有興趣的學生,也會被這樣的高強度模式沖淡熱誠吧。

然而,不要以為這些密集式訓練的補習班,只是為高中學生而設,其實韓國許多學生自小三、小四開始就會被家長送到補習班,某些還會標榜是「高中先修班」或「大學醫科準備班」等,聲稱只要跟隨著補習班的特定課程設計,就能直升名校高中,甚至是大學的醫科學系。

這些補習班有多受歡迎,就知道韓國學生們從小面對多大的壓力,「求學不是求分數」對他們來說,簡直是諷刺。

《善意的競爭》很真實

把學生們的困境真實展現

身為韓國學生,其實參加地獄式補習班也只是他們能為學業成績所作的最基本付出,在熱播的《善意的競爭》中,可以看到不少名校學生為了推高成績,的確可以瘋起來。

劇集一開始,鄭秀彬飾演的禹瑟琪就被前輩介紹服用一些處方藥,在藥力的影響下,讓她在讀書溫習時思緒變得更集中,成績還突飛猛進。原以為是意外獲得的秘密武器,誰知這些處方藥卻在新學校中,成為每位同學的「必需品」,她們都把這些處方藥當作日常補充品般服用,讓瑟琪相當無奈。

為了不讓每月的經痛影響學習,吳宇里飾演的崔靜甚至在醫生的建議下,決定做手術,把避孕器植入子宮內,讓子宮內膜變薄,導致身體能長期維持在沒有月經的狀態。

這些看似荒誕的劇情,卻是韓國學生們真實的寫照,在這樣極端的學習環境下,他們寧願犧牲身體健康,也要爭取一流大學的一席位。

劇中學生為考試服藥做手術

現實中也大有人在

劇中所出現的處方藥,其實就是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的藥物,服用後可以提高集中力,從而讓腦袋變得更清晰,改善學習時的狀態。不過,這些其實都是需要醫生處方的藥物,本應受法律監管,需要在醫生專業指引下才能服用,若隨意濫用的話,對身體絕對會帶來負面影響與副作用,不過不少學生卻毫不理會後果,用身體作賭注。

女生們每月到訪一次的經期,的確讓人困擾,帶來的不同身體不適也是非常不方便。雖然未必每個女學生都會選擇用手術暫停經期,但現實中,有不少韓國女學生的確會選擇服食藥物延遲月經,特別是在考試的日子,希望能減少對試卷發揮的影響因素。

除了劇中所提及的這些極致方法,韓國學生為了提升學習能力,一般都會選擇飲用咖啡或不同形式的提神飲料,希望依靠高濃度的咖啡因來維持專注力。還在讀小學的學生們就已經接觸咖啡類飲品,高中還未畢業就需要每日一杯咖啡的學生,大有人在。這也難怪他們,畢竟大部分韓國學生,每天只能睡 3 至 4 個小時。能好好休息的話,誰想依賴咖啡?

然而,咖啡因所帶來的負面效果,相信許多人都知道,因此早前南韓政府就頒布規例,禁止學校售賣含咖啡因的飲料,希望能守護學生們的健康。不過,這樣的做法有多奏效,相信看到滿街的便利店就知道了。

一試定生死

考試成績牽連未來發展

韓國學生之所以會這樣拼命,主要原因是他們「一試定生死」的制度,假如大學修學能力測試(又稱為「修能」)表現不好,不但考不進好大學,連帶日後的工作、收入和升遷也會受到影響。

簡單來說,修能成績如何,你的人生也如何。

在如此高壓的社會下,犧牲休息時間、弄壞身體也只是平凡的常態,不少學生都因為無法適應壓力而做出了極端選擇,也有人因為考試失敗而意志消沉,從此做什麼也提不起勁。

韓國學生的升學壓力無疑是個複雜的社會現象,背後關乎整體的教育體制以及植根社會的傳統文化,並非能輕易撼動的狀況。看過了韓國學生的困境,只能感嘆一句「來生不做韓國人」。

原文刊登於 A Day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