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上海老人正流行在 IKEA 相親:誰說老了不需要戀愛,人到老年依舊需要愛情的滋潤

偶爾在街上遇到一些年老的夫婦,老公公拖著老婆婆,又或是老婆婆推著坐著輪椅的老公公,都會給人一種窩心溫暖的感覺。兩個老伴互相照顧,挽手到白頭,闡釋了愛情最佳的模樣。

可惜的是,世上並非每對戀人都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現實中有著各種殘忍的分手理由,或許是兩人的個性不合、價值觀不相同、甚至是生死將兩人分離。步入中老年,不代表失去了談戀愛的能力,更非沒有愛情的需要。但老人要找對象,談何容易?

每星期相約在 IKEA 的約會 
連宜家也阻止不了

最近中文版《BBC》刊登了一個有趣的專題,報道指位於上海徐家匯的 IKEA,每個星期二都會有大批的老人家跑到那兒聚會,坐在餐廳裡帶著自備的食物,跟其他老人一起聊天交朋友,甚至來一場約會。

更有趣的是,原來把 IKEA 變成「相親角」並不是最近的事,而是最早可以追溯至 2007 年,因為當時 IKEA 開始推出免費咖啡的招待服務,因而吸引了不少老人家前往,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他們聚集聯誼的地方。

有指起初 IKEA 其實也很抗拒老人們的存在,畢竟他們佔用了餐廳大部分的位置,卻沒有多少人會消費,站在商業角度來看,當然並不歡迎,亦曾經提出一些勸阻的措施。

然而顯然地,任何阻力也阻不了一班求愛的老人們,10 多年後,他們依然每個星期二相約在 IKEA。後來,據知就連 IKEA 也看開了,直接讓他們繼續在店內聚集,保留了這片獨有的風景。

只想找一個伴 
不想孤獨在家

從那條由法新社拍攝的影片可以看到,不少上年紀的退休老人們,每個星期二,都會由不同的地方前往 IKEA,為的或許不盡是肉體上的快感與滿足,更多是心靈的慰藉。

《BBC》引述官方數字指,原來在中國 60 歲或以上的老人,有四分之一都是單身的。假若你有聽過,孤獨也可以是一種病,甚至可以影響健康增加早死風險的話,你就知道為何老人們要堅持每星期的約會。

他們抱著的信念是,假若能在老年時期找到一個能夠相伴到老的老伴,當然是很理想的狀況,但假若找不到,也想有機會離開一下家,外出找人聊聊天,說說話,也不至這樣孤單。人從來都是群體的動物,沒有人會喜歡做孤島,即使年紀大了也一樣有交友的需要,只是社會一直忽略了老人們的感受而已。

在中國,愛情從來可以很坦白

事實上在中國,「相親角」遍地開花。許多中國父母都習慣把自己子女的條件、資料,以白紙黑字寫下來,甚至製作類似履歷的東西,再聚集在公園內「銷售」自己家的寶貝兒女,由父母出面為孩子們相親找伴侶。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樣讓孩子相愛的方式很荒謬,很有名婚啞嫁的影子,亦批評這樣的戀愛與婚姻有太多客觀條件的計算;但不能否認的是,中國傳統的父母與老一輩,面對著婚姻與選擇伴侶這件事,比年輕一輩更勇敢直接。

喜歡、合眼緣、條件匹配的,他們會直接說喜歡,不會像年輕人談戀愛時曖曖昧昧,甚至若拒還迎;不合心意的,他們直接婉拒,不讓對方抱有一絲不必要的期望。

在愛情面前,他們抱著非誠勿擾的期望與態度,也是他們能給予對方的承諾。

老人也有談戀愛的需要 

曾經,有美國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安老院內患上了失智症的老人家,會因為談戀愛而讓失智的症狀減輕;亦有研究顯示,60 歲的老人跟 40 歲的中年人相比,他們更期待浪漫而成熟的愛情。

不論哪個國家,現代社會或多或少都會面對著人口老化的問題,而且隨著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變得更加重要,而且除了在生理上要找到方法照顧他們,在心理的層面也要讓他們活得快樂。

談戀愛本來就是人生必經的階段,也是苦悶生活的調劑,戀愛伴隨而來的浪漫與激情,可以成為不少人生活的動力。換轉角度看,只要不放棄的話,即使活到 6、70 歲,我們還是有繼續追求愛的資格呢。

原文刊登於 A Day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