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種元從神壇跌落,宣布退出所有演藝活動:一切爭議由午餐肉開始,韓國人反感他內外兩張臉
在韓國,白種元一向有「國民廚神」、「良心企業家」等正面形象,除了經營餐飲企業 The Born Korea 外,他亦在不同綜藝節目亮相,是家傳戶曉的藝人。然而自年初起,白種元便捲入一件又一件爭議事件,雪球越滾越大,逼得他最近忍不住出面道歉,並宣佈全面暫停演藝活動。
《黑白大廚》2 暫停製作
《南極的主廚》無限期延遲
早前在今屆的「百想藝術大賞」頒獎典禮上,人氣節目《黑白大廚》奪得了「電視大賞」,製作人在台上雖然不忘感謝擔任評審的白種元,但外界就有傳聞指,《黑白大廚》第 2 季會因白種元的爭議事件而暫停製作,至少不會如期在今年播出,讓人失望。
另一邊廂,白種元負責領軍的綜藝節目《南極的主廚》原定在 4、5 月播出,最近亦宣佈無限期延期,證明節目組對白種元現時的名聲,還是未有十足的把握。
白種元之所以由形象極正面的廚神兼企業家,演變到深陷爭議的話題人物,一切問題還要由他自家推出的午餐肉說起。
由午餐肉引發的一連串爭議
皆因被認為定價太貴
事件的起初可以追溯至本年年初,白種元的品牌為新年推出了全新的午餐肉 Baek Ham,強調由韓國本土豬肉製作,加上白種元本人不斷拍片宣傳,因此備受網民關注。
然而,外界發現 Baek Ham 的價格定位比起韓國銷量最高的品牌還要高,但實質的豬肉含量卻比不上其他品牌,而所謂的折扣亦沒想像中划算,認為白種元只是打著「價廉物美」的旗號,實則在欺騙消費者,甚至是誘騙粉絲們的支持。
其後,外界又發現原來 The Born Korea 推出的多款產品,都有類似問題,例如聲稱為支持本地農業而製作的柑橘啤酒,成份中幾乎不含柑橘果汁,比例較市面上其他水果啤酒的含量低許多;原本標榜使用韓國本地食材的「辣炒章魚」、「韓式味增」、「年糕湯料理包」、「韓式燉雞料理包」等產品,卻是混合了其他國家進口的原材料,與產品介紹不符。
旗下餐廳弊病多多
讓消費者相當失望
除了產品外,白種元旗下的許多餐廳,都被發現有不同程度的經營問題。
例如去年 5 月時,白種元曾在 The Born Korea 公司內拍攝製作食物的影片,卻被觀眾發現把液化石油氣罐放在不當位置,違反了有關法例。
今年 3 月,有顧客曾到白種元旗下的 Paik’s Coffee 消費,店員竟然把用麵包連塑膠盒包裝一併放進微波爐加熱,結果讓整個包裝都因熱力而變形,不但影響了麵包的外觀,亦令人懷疑食品安全問題。然而,店員不但沒有妥善處理問題,當客人向總公司投訴時,還得到「這是本店標準運作流程」的答覆,令客人相當氣憤又無奈。
其後,The Born Korea 又爆出性騷擾醜聞。有向該公司求職的女性表示,通過了面試後竟然收到高層以「二次面試」為藉口,實則約她出席酒局,期間還遭受到言語及肢體的性騷擾,讓她非常害怕。
前 MBC 節目製作人金在奐也在自己的 YouTube 影片中大爆,白種元作為節目嘉賓是非常難相處的對象,他會要求製作組必須聽從他的要求與指示,甚至要求使用他指定的工作團隊,假若有嘉賓讓他感到不滿,就會讓製作人把他換掉。白種元麻煩又無理的要求,在業界內已經臭名遠播,讓不少製作人為之卻步。
白種元被韓國人討厭
只因他的雙重標準
事實上,假若平心而論的話,白種元的所有「罪狀」根本不算什麼大事,產品牟取暴利、欺騙消費者、不善經營的商人大有人在,只差在有沒有被爆料而已。
不過,韓國人之所以對白種元這樣反感,形象一落千丈,全因看不慣他的雙重標準而已。
白種元以往在許多節目中,都經常強調為民眾而設的食物,就是要定價親民,也說過「做生意的基本是要好吃但也不能太貴」等話,然而當輪到他做老闆推產品時,卻未有遵守自己定下的原則。明明在節目中,經常塑造自己熱愛守護本地農產業的形象,但最終說到做生意,還是利益比國民還要大。
假若有看過白種元在綜藝節目中的表現,都會認為他是個一絲不苟的廚師與老闆,關注所有細節,對自己與別人都有著極高的專業要求,但同時又保持著溫暖親民的一面,甚至會以太太和孩子為自己塑造好父親好男人的形象。誰知,這都只不過是他的「幕前形象」,背後的他,竟然任由旗下的餐廳胡亂對待客人,就連他一直堅守的食品安全也毫不在意,令人失望。
正式向公眾道歉
宣佈退出演藝活動
這一連串的爭議背後,到底是白種元的真面目曝光,還是他被同行對手狙擊,外界不得而知。
近日,白種元正式拍片向公眾致歉,並宣佈當完成手頭上的節目後,將會全面退出演藝活動,回歸企業家的身份。白種元表示,自己會為 The Born Korea 帶來改變,真心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然後逐一改善,重啟整個企業,希望以創業初心為目標,重新出發。
有人認為白種元的道歉來得太遲,也有人認為他從高峰退下來,給予自己和大眾時間消化事件,是聰明的做法。不論如何,白種元的人生也並非沒有走過低潮,就看看他這次如何處理,能否再一次為自己創造奇蹟吧。
原文刊登於 A Day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