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真實歷史不如電影美!《仙樂飄飄處處聞》沒有告訴你的後續故事!

Doe, a deer, a female deer
Ray, a drop of golden sun

《Sound of Music》(仙樂飄飄處處聞/台譯:真善美)中,《Do Re Mi》一曲可以說是家傳戶曉的經典之作,而《Edelweiss》、《My Favorite Things》、《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等都是人人耳熟能詳的歌曲。讓人感動的故事加上優美的音樂,可以說是《Sound of Music》之所以能成為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的關鍵,即使經過了 50 多年重看還是能夠引人入勝。

《Sound of Music》其實以真人真事改編而成,電影的故事主要講述在 30 年代的奧地利,一位名為 Maria 的修女因為被修道院認為不適合那兒的生活,因此被院長委派到一位上校的家中擔任他 7 個小孩的家庭教師。因為 Maria 熱愛音樂,而且以真心對待孩子和上校一家,讓原本冷漠的家庭重拾了生氣,而 Maria 和上校亦產生了感情,最終結成夫婦,Maria 則成為了 7 個孩子的後母。然而,當時奧地利正值比德國強硬要求合併,忠心愛國的上校為了拒絕加入納粹德軍,便帶同 Maria 和 7 位孩子離開奧地利這個家鄉。

《Sound of Music》的故事既有歡樂、感人,亦有歷史帶來的無奈和悲痛。正當我們以為電影應該是不少奧地利人引以為傲的作品,原來事實卻是另一回事。到底有什麼是電影沒有告訴我們的呢?

納粹德國很可怕?

相信電影最大的爭議,就是男主角上校對於拒絕加入德國的態度。不少奧地利人對於這一點都有所保留;事實上,當年很多奧地利人都認為自己跟德國人其實是同一個民族,對於跟德國合併其實是非常歡迎的,跟電影中的橋段有所出入。

不過,亦有指真實中的上校的家鄉其實是屬於奧匈帝國,所以他對於德國的抗拒也是值得理解的,只是不代表著大部分奧地利人的情感。

Maria 和上校的角色

電影中,Maria 被修道院院長派到上校家擔任 7 位小孩的家庭教師,原本上校要求她嚴格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善良又開朗的 Maria 卻選擇了寓教育於娛樂,跟他們打成一片。然而,真實歷史中,Maria 其實只是上校找來為他還有猩紅熱的一位女兒擔任家庭教師的人選,並非所有孩子的老師。

另外,上校在電影中的角色設定為非常冷酷、嚴格,事事講求規矩,自從前妻離世後就變得冰冷的人。不過,據了解現實中的上校雖然真的會用哨子呼叫孩子,又會讓他們穿著水手制服,但他的性格卻比電影中的角色溫暖和熱情得多,他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反而是 Maria 卻相比是個比較不懂得表達情感的人。

孩子不懂得唱歌?

電影中的 Maria,透過一首《Do Re Mi》教會了 7 個孩子唱歌,還發掘了他們的音樂天賦,讓他們成為能夠站在台上表演的合唱團。然而,根據上校一位女兒所說,其實在 Maria 還未到來之前,他們家早已是夜夜奏樂的家庭。上校和前妻其實都是非常熱愛音樂的人,除了唱歌之外,還教會孩子演奏手風琴、小提琴和吉他等多種樂器。Maria 來到後,所教孩子的其實是一種名為「牧歌」的音樂,是民歌的一種。

他們逃難到了瑞士?

電影最後講述上校帶同 Maria 和 7 個孩子,逃避德軍的追捕,徒步攀過阿爾卑斯山,向瑞士進發。不過,現實中的他們卻是坐著火車到意大利,之後就移居到美國。因為 30 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上校一家亦因為經濟問題而失去了大部分身家,他們只好以家庭合唱團的姿態,表演賣唱來賺取生活費。有說法指,其實上校並不喜歡這種賺錢方式,但 Maria 非常堅持,而事實也是他們一家逐漸地變得受歡迎。不過,頻密的演唱卻讓上校變得非常反感,對後來甚至有點抑鬱症。對於孩子來說,他們被逼要綁在一起生活和工作,壓力亦非常大,所以當 Maria 去世後,這個合唱團亦立即解散了。

隱藏的孩子

現實中,上校和 Maria 亦誕下了 3 個孩子,而他們的大女兒 Rosmarie 就曾經在訪問中表示,自己非常討厭站在舞台上表演,但奈何自己年紀小,沒有選擇權利。除了 Rosmarie 外,另外 2 個孩子分別是 Eleonore 和 Johannes。

原文刊登於 popbee.com